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华人移民|1785年3名华人率先抵达美国

【纬度新闻网】乾隆50年,也就是1785年,有3名华人船员来到巴尔的摩,这是迄今记录最早到达美国本土的华人。此后华人移民美国连绵不绝,19世纪中后期及20世纪中后期形成两个高潮,迄今华裔美国人已经成为美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族裔之一。

有关1785年3名华人到达巴尔的摩的资料非常少,从仅有的历史记载中可以知道的大致情况是:1785年巴尔的摩商人约翰·奥唐纳(JohnO’Donnell)船长驾驶帕拉斯号(Pallas)到达广东并购买了大量中国物品,其中包括茶叶、青花瓷器、丝绸、雨伞、餐具、纸张、肉桂、大黄、鸦片等。历史学家认为奥唐纳是第一位与中国做贸易的巴尔的摩商人。乔治·华盛顿对奥唐纳带回来的商品也很感兴趣,曾请代理商洽购,奥唐纳也因此出名,他将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广东”(Canton),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现在“广东”成为巴尔的摩市内的著名居住区。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美国人把“Canton”理解为“中国”。

与奥唐纳一起回到巴尔的摩的有3名华人船员以及32名其他族裔的水手,据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ofChineseinAmerica)的记载,他们是在1785年8月9日到达巴尔的摩的。3名华人的姓名不详,是在广东上船的还是在沿途经过的其它地方上船的也不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3名船员是迄今为止所知第一批到达美国本土的华人,也可以说他们的到来揭开了华人移民美国的序幕。

据史料记载,奥唐纳回到巴尔的摩后就准备结婚,他之前没有告诉这些随他一起来到美国的船员这是他海员生涯的最后一次,他将货物卖掉后就退休了,奥唐纳的退休使得这些船员被滞留在巴尔的摩,当时3名华人曾向大陆议会(ContinentalCongress)寻求资金帮助以便回到祖国,但最后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他们是继续留在美国还是离开了美国也不清楚。

此后,据人口普查局的记载,1830年人口普查时,第一次出现了3名华人的名字,这3人与35年前的那3名水手有无关系不得而知。

纽约市博物馆收藏的梅阿芳坐在展览厅中的画作

1834年有一名中国女子梅阿芳(AfongMoy)来到纽约,她是被当时从事美中交易的商人卡尼弟兄(NathanielandFrederickCarne)带到美国的,她被认为是第一个到美国的中国女性。卡尼弟兄带梅阿芳来美国是为了向美国民众展示清朝女子的穿着服装以及三寸金莲,以此牟利。卡尼弟兄让梅阿芳坐在展示中国商品的区域让观众参观,犹如现在汽车展常常以模特儿招揽观众一样,并收取25美分的门票,他们的做法在当时曾受到传媒的抨击,认为将人与商品一起展出很不人道。梅阿芳后来的归属也不详,有报道说她去了新英格兰地区的波士顿。

在美国淘金的华人

在18世纪中加州出现淘金热之前,据记载约有300多华人居住在美国,大部分住在在西岸。1844年美中签订望厦条约,标志着美中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随着加州淘金热的兴起以及太平天国引发的南方动乱,大批福建、广东民众得到签证来到美国淘金,出现了第一次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到了197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起飞及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又出现了第二次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使得华人成为美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族裔之一,人口超过490万。

以上内容来自SHAREAMERICA,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