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是鸭脖还是鼠头?一高校食堂引发的全网大讨论

【纬度新闻网】江西一高校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发现饭菜里有一颗疑似“老鼠头”的东西,然后拍成视频在网上发布,该校迅速在官方微博通报“食堂吃出老鼠头”事件确认异物为“鸭脖”,随后学生也发布视频澄清确为“鸭脖”,后经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确认是“鸭脖”。但是网友们却不这么认同以上说法,6月以来“鼠鸭事件”相关的词条一直占据热搜。

学生饭菜中疑似“鼠头”的异物 图源:视频截图

这不,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笔者一大早打开微博,“高考”果然是最热话题,但第二位又是这一事件的一个新话题“高校鼠头事件涉事窗口几乎没人去吃饭”。

本来相关各方都已经回应是鸭脖了,这事照理说应该就可以圆满收场了,但大众的不满和怀疑却并未平息。舆论持续发酵,网友们更是开始了造词游戏,继“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之后,又出现了“鼠鼠鸭”这一“全新物种”。

新闻回顾

6月1日,网曝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吃饭吃出了老鼠头。“这是老鼠啊,老鼠的牙齿,看得出来不?”视频内容显示,该学生告知食堂工作人员吃出了老鼠头,但工作人员坚持这是鸭肉,“你说这哪来的老鼠嘛”。

6月2日,学校餐饮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已经看到视频了,会去调查核实处理。

6月3日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报称,学生本人已确认“异物”为鸭脖,并澄清了视频内容。

6月4日,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称,6月1日当天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派人去核实,“拿去专门的检测机构送检,有时候看东西形状很像,但是经过工作人员核实,确实是鸭脖”。

到底是“鸭脖”还是“鼠头”其实不难辨认,但是到了特殊的环境下面,此事就变得微妙起来。

作为事发学校,为了尽快平息舆论,在送检结果还没出来前就自己先通报得出是“鸭脖”的结果,还拉着当事学生一起表态。这样的处理难免会引发大众猜测,毕竟学校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更何况学生在学校面前有着先天的弱势。

随后网友们查询资料发现,该校不是第一次出现“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学校食堂清洁间曾因出现过老鼠,被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当时学校的表态和处置方式,曾经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

这无疑又加重了网友们对同类事件敏感的神经,认为学校此次辟谣就是在打马虎眼,无非是又一次自说自话的表演,缺乏相当的可信度。

基于普通的认知,如果学生第一次发布的视频没有经过任何技术的处理,是“所见即所得”,那大家都看见了异物疑似有“牙”和“须毛”之类的东西。试问谁家的鸭脖子长牙、长胡子?昨天,某高校一位从事啮齿类动物研究30多年的专家也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不管是长度、形状,而且正好是上下两颗,从他的经验看,“如果图片真实的话,哪怕不是很清楚或者只有一个角度,我大致80%(概率)认为那是个鼠头”。

既然舆论已经发酵到一定程度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愿意出来背书,那就应该将整个鉴定的过程展示给大家看,而不是指着图片辨认。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条,那网友们怀疑送检物事前被调包或是别的什么手段,也是合情合理。

最后,公众关心异物是鸭脖还是老鼠头,其实是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敏感。退一步说,大家都相信这确实是鸭脖了,那这个鸭脖就挑战了人们的生活常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鸭脖变异?其中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守住舌尖上的安全?也真的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此释疑。

正常鸭脖 网络图与此事无关

此外,已经有鸭脖品牌的股价在6月5日开盘后闪跌,截至收盘共跌3.06%。股民纷纷调侃其为“鼠头”受害股。

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已经在详细调查。6月5日下午,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等市里的调查全部完成,“后期对外公布的话会给大家一个严谨的答复”。(综合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