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中青报:不能用毕业生留学率量化“爱国”

资料图片:留学生

【纬度新闻网】近日,适逢中国高校招生录取阶段,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中国知名高校毕业生的留学率在社交媒体上被“自媒体”热炒,甚至被冠以“不爱国”的帽子,引起官方注意。为此,共青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年报》刊文表示,不能用毕业生留学率量化“爱国”。文章援引清华大学官方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8届-2022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比例最高也不过16.5%,而且连年下降,2022年只有7.1%。”

文章指出,评价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绩,“留学率”并不是最关键的指标。学生留不留学与是否爱国无关,拿留学率评价高校办学水平高下,恐怕只是为了流量“恰爱国饭”。大学生及其家庭在作出是否留学的选择时,不应背负任何道德压力;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更不必为毕业生留学人数较多感到自责。

文章认为,在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一流水平相距较大的年代,留学是社会眼中光鲜亮眼的人生路径选择。一本记录中国女生入读哈佛大学的“超级畅销书”,曾经被不少家长奉为圭臬。如今,随着国内顶尖大学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再加上留学的实际门槛逐渐降低,大众对留学的评价也日趋理性。

决定一个年轻人选择教育路径的因素,有方方面面,其中既有理想、情怀、责任感等“形而上”的内心召唤,也包括个人能力、职业规划、家庭影响等现实因素。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生的留学率高,并不能说明那一代学生“不爱国”;一些学校的毕业生选择留学人数较少,也不能说明这所学校的学生“更爱国”。“爱国”不是一个被用于比较的数据指标,更不能被留学率量化。

从历史维度看,以“西学东渐”为开端,一代代中国留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作出了历史贡献。其中,有的留学生学成以后很快归国,投身祖国建设的火热实践,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也有的留学生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环境,留在当地成就一番事业。其中,不乏有人利用自己成功、成名以后的影响力,为祖国输送先进技术、经验和资金。

一个人是否爱国,和在哪里生活、学习并不构成必然关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团结广大爱国人士,让各界爱国者分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荣耀。不管在国内各行各业一线,直接为国家发展建设挥洒汗水,还是在异国他乡心系祖国,都是爱国的体现。站在边疆哨所,践行“祖国山河寸土不让”的誓言,是爱国;客居他乡,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也是爱国。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中国多年来奉行的留学政策,是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和途径之一。实现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也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培养国际化人才。公派留学制度至今是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一如既往支持优秀学生出国留学,体现了教育者与决策者的远见卓识。对于目前占多数的自费留学生,国家也为他们在海外学习生活创造各类便利条件,为他们回国就业、创业和继续深造提供政策支持。

2020年年初,不少留学生和毕业以后留在当地工作的中国人听说祖国遭遇新冠疫情袭击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往国内输送当时稀缺的防疫物资,提供信息、技术支持,还在海外批驳关于中国疫情的不实传言,彰显了留学人员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作为平视世界的一代,不少留学生在接触外面的世界后,对祖国发展前景更有信心,对回国投身建设更有热情。

文章最后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扇开放的门,既包括贸易、技术、资金的物质之门,也包括文化、教育、心态的理念之门。教育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留学”不等于留在当地,更不等于忘记祖国。针对一些有留学打算的大学生搞道德绑架,无疑是短视,也是狭隘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