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失业率21%创历史新高,实际可能高达46.5%
线下招聘会上正在求职的中国学生。南华早报
与大多数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相比,中国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进展缓慢。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方政府债务激增以及消费者支出疲软,甚至迫使北京方面降低利率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刺激措施,以期提振经济。
多年来,中国新加入的劳动力队伍一直在艰难的就业市场中挣扎,但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情况急剧恶化,大量的青年失业。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NBS)称,6月份,中国16至24岁年龄段的失业率创下21.3%的历史新高。相比之下,25 岁至 59 岁人群的失业率为 4.1%。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丹丹表示,官方统计数据并不乐观,但实际情况可能更糟。由于中国计算失业率时仅包括积极寻找工作的人,而美国则将可工作的人也计算在内,张认为真实失业率可能高达46.5%。
在《财新》的一篇文章中,她解释说,有 1600 万中国年轻工人基本上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即所谓的“躺平”,因此没有被计入失业统计数据。
与美国的“安静戒烟”运动类似,中国年轻人也采取了“躺平”的方式,即做最低限度的事情,采取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以此来抵制中国过度工作的社会压力。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年轻人失业率大幅飙升,以至于一些中国父母采取了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包括付钱给成年孩子让他们做“全职孩子”。但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呼吁受过教育的年轻中国人承担他们认为低级的蓝领角色,并“积极寻求困难” 。北京还在5月份提出了促进青年就业的15点计划,其中包括加大对工人再培训的支持和增加新的政府工作岗位等措施。
中国教育部也对大学采取了强硬立场,试图降低失业率,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决定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需要与用人单位签署三方协议,意味着找到了工作,学校再根据三方协议的签订情况来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该就业率与学科专业“是否继续存在”息息相关。按照教育部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为了追求就业率,一些高校将三方协议的签订率层层传导:有辅导员为了“方便”学生,直接代其“网签”;有商家帮学生实现“假就业”,提供付费“盖章”服务。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学校以发放毕业证威胁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甚至要求一些学生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创办网上商店来实现“灵活就业”。
正因为现在的情况太过糟糕,以至于教育部已经开始对大学进行严查,承诺惩罚伪造就业记录的人,作为对就业数据准确性进行全面调查的一部分。
教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高校要严守就业数据真实准确的底线,严格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特别注重核实‘灵活就业’相关数据。”(综合财富、南华早报、财新、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