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收回医院回款权,中国医保改革又一重大举措


资料图片:某医院结算窗口(网络图片与内容无关)

【纬度新闻网】中国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通知,自2023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医院回款权取消工作。这是继2019年启动医保基金与药品、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试点之后,医保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深化医改,促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降低医药流通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医药企业回款难的问题。

这一政策可以看做是医药反腐风暴的继续,可以从制度上解决医疗腐败屡禁不止的问题。当然,这个政策也会令医疗行业的上游企业喜忧参半。

堵住医疗腐败的最大漏洞

回款权其实就是公立医院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给医药企业付钱的权利。这种制度安排,不仅造成了公立医院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利益输送和不正当竞争,影响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也导致了医保基金的低效使用和高额浪费。

因为公立医院既是买家又是卖家,既是采购方又是结算方,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拖欠或者克扣货款,也可以随意地索取或者给予回扣。这样一来,公立医院就可以从货款中捞取利润或者补贴成本,也可以通过货款来影响市场的供需和价格。这就像是一个无底洞,吞噬了医保基金的血汗钱,加大了医药、医疗器械企业的经营分析按,也损害了患者的切身利益。

事实上,医院、企业、医保基金之间的“三角债”问题由来已久。公立医院作为绝对的采购主体,在产品实际采购过程中长期处于强势地位,这也导致第三方的代理商总是需要先垫付货款,从而催生医疗机构“回款慢”的业界难题,甚至被默认为“规矩”。

尽管药械企业对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呼声一直都有,但现实中,想破解“收账难”却仍有诸多壁垒。医院无偿占用了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而生产企业减少销售费用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价格。

有业内分析认为,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大背景下,显然一些医院的收入渠道变窄,单靠还未成熟的医疗服务收入无法实现医院收支平衡,那么医院最后就可能将压力转嫁到药械企业身上,回款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了。

更有医院不是不能回款,而是不想回款,以自身的强势地位倒逼药械企业让利,以弥补在收入上的缺口。甚至因为有的医院长期拖欠款项,产生“愧意”,造成立场偏移,在药械采购等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还是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代理商压货模式受影响最大

此次国家医保局收回回款权,回款过程中“绕开”医院,改为医保直接结算。对于大多数药械企业来说,可谓是大快人心。但是对于那些依靠代理商大量压货冲业绩,或者只有代理商模式能够走通的创新型企业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长久以来,中国的药械企业大多数采取的是代理商模式,即渠道分销,这也成为了医药“上传下至”的基础,械企与代理商之间的货款结算方式也通常采用:打款至企业,收款后发货。

这意味着,在这场交易中,生产企业并没有较大的资金压力。企业的这种代理授权,在一定程度上是将货款压力下移。由此,代理商将与医院之间产生现金结算或货款结算的交易行为。

据了解,很多地方的代理商实际上跟当地医院的院长、卫健委官员甚至其他政府官员有很深厚的关系,一些医疗设备和器械、药品的代理权,成为了整个链条上获益最多的利益方。

一些创新型的医疗企业,支付方式并未进入医保目录,其营收模式主要依靠代理商运作,将其打包在已有医保目录支付的项目里,比如医疗设备采购等,或者打包装入一些医院的科研项目里进行价值交换。

然而,随着医疗反腐的逐步推进,以及医保收回医院回款权,代理商模式在整个链条里的灰色部分会被不断压缩直至消除,那么依靠代理模式进入医院的创新产品,或将难以以一个稳定的支付模式进入医院,其依靠资本概念和商业故事推高的高溢价估值体系将不复存在。

目前,有业内人士预判,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就是朝着公益和保基本的方向发展,医院在营收方面的自主性,以及一些经营项目会被不断收紧乃至去除,最后医院是否会想曾经的疾控中心一样回归到收支两条线也未可知。
(本文依据了新浪财经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