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视角|中国校园中的举报风气:权力与责任的平衡

【纬度新闻网】近年来,中国校园中的举报风气引发广泛关注。2018年11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针对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表示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并严肃惩处。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截至目前,大约有93个典型案例被曝光,涉及的问题包括:体罚学生/幼儿、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礼品、发表错误言论等。然而,举报潮的不断涌现也引发了一些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言论自由、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的调整等方面。

首先,举报作为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无论是对于违法言论还是对于可能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当行为,学生作为公民拥有举报的权利是合理的。然而,现实中的举报案例往往偏离了原本的初衷,演变成了对老师言论的过度干预。对于一些言论仅仅因为不符合主流观点或政治正确而被举报,我们需要反思这是否符合言论自由的精神。

言论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价值。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权表达他们的观点,哪怕这些观点与学生的观点不同。当学生将教师的观点视为违法行为举报时,可能会打压教师的言论自由,导致教育环境变得偏离多元、开放和自由的方向。

此外,对于一些举报行为的过于宽泛和频繁,可能会对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面对频繁的举报时,可能会不敢正常批评学生,不敢探讨一些有争议的话题,以免被学生误解或举报。这种情况下,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将受到抑制。

2023年6月,《半月谈》一篇名为《不实举报等有增加趋势,不少教师如履薄冰明哲保身》的报道提到,仅在2021年,就有7起幼儿园虐童、性侵等不实举报在家长中引起巨大恐慌。

另一方面,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如何平衡学生的举报权与老师的权益也是一个挑战。一方面,学校需要确保学生的举报得到及时处理,以维护教育环境的纯净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确保老师不会因为不当的举报而受到不公平待遇。要实现这一平衡,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免滥用举报权力。

在这个问题上,学校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何时举报是必要的,何时举报是不必要的。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潜在的举报风险,同时保护他们的言论自由。

有网友表示,一旦被举报,当事老师就无法辩白,也无力辩白,因为被举报就已经是你的错了,还来辩白就是错上加错。“这么多老师,学生为啥就举报了你呢?”一句灵魂之问,就让你无言以对。

当然,为防止被学生举报,网上还流传一份教师安全上课的建议,比如:紧扣大纲,只讲解知识点;宁愿枯燥,也不多作发挥;面对课堂挑衅直接“米兰达警告”。这些措施恰恰反映出了当前中国教育领域中面临的紧张局势和担忧,包括教师对于学生举报的担心,以及对言论自由的忧虑。

其实,中国校园里盛行的举报行为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受民粹主义和中西方意识形态不断冲突的环境影响,大有蔚然成风之势。总的来说,根据举报主体和举报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学生举报学生、学生举报老师、老师举报老师、老师举报学校。

学生举报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每个班级中老师都会设置多名学生干部,有课代表、小组长、大组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组织委员、劳动委员、纪检委员、班长、副班长、团支书等,名目繁多的班干部成为老师忠实的耳目,学生的任何动态都会详实记录并及时汇报给老师,并且在中国的校园中,老师是鼓励学生之间这种相互举报的行为,并认为这是对老师忠诚的体现,也是检验学生品格的标准。

学生举报老师:通常这种行为体现在对教师授课内容中有错误言论的监督,错误言论的涵盖范围比较广,边界模糊不清,比如:索贿受贿、收受礼品、性骚扰学生、崇洋媚外、称颂他国、否定党的路线、否定国家成就、歪曲或污蔑政府高层、抹黑政府、提及敏感历史事件、讲述与教科书上不一致的历史人物故事等等。

老师举报老师:老师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举报的同时,学校管理层也会要求老师之间相互监督,包括在学术行为、工作态度、思想路线等方面。

老师举报学校:这种情况一般体现在老师遭受职场欺凌、学术不端、贪污受贿等,而举报行为通常会向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但是,无论是学生举报学生,还是学生举报老师。当前中国校园中的举报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觉醒,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矛盾。相互举报无疑正在撕裂社会信任,这一与现代社会文明相背离的行为,不应当得到支持和提倡。在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讨论和努力,以确保教育环境的纯净和教师的权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我们也应该坚守言论自由的原则,保持教育领域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只有在平衡好这些方面,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健康、成熟的教育体制。

纬度新闻网评论员 郑石头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