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相戴维·卡梅伦重返英国政府担任外交大臣


2023 年 11 月 13 日星期一,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在伦敦离开唐宁街。美联社

周一(11月13日),唐宁街宣布前首相戴维·卡梅伦重返英国政府担任外交大臣。

2010年至2016年期间领导英国政府的卡梅伦在内阁改组中由首相里希·苏纳克任命,并解雇了布雷弗曼。布雷弗曼是一位分裂人物,因指责警方对亲巴勒斯坦抗议者过于宽容而引起愤怒。

接替她的是曾担任外交大臣的詹姆斯·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

卡梅伦的任命令经验丰富的政治观察家感到意外。非立法者担任高级政府职务的情况很少见,前首相担任内阁职务已经有几十年了。

政府表示,卡梅伦将被任命为未经选举产生的上议院议员。最后一位在上议院而非民选下议院任职的外交大臣是彼得·卡林顿 (Peter Carrington),他是 20 世纪 80 年代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 (Margaret Thatcher) 政府的成员。

57 岁的卡梅伦表示,英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国际挑战,包括乌克兰战争和中东危机”。

“虽然我在过去七年里一直远离政治前线,但我希望我作为保守党领袖 11 年和担任首相 6 年的经验将有助于我帮助首相应对这些重大挑战。”他在一份声明中说。

卡梅伦的任命使一位因英国脱欧决定而下台的领导人重新回到政府。卡梅伦呼吁举行 2016 年欧盟成员资格公投,相信该国会投票决定留在欧盟。在选民选择离开的第二天,他就辞职了。

苏纳克是公投中获胜的“脱欧”一方的坚定支持者。卡梅伦的回归和布雷弗曼的解职可能会激怒保守党的右翼,并加剧党内的紧张局势,而苏纳克一直试图缓和这一紧张局势。

著名右翼议员雅各布·里斯-莫格表示,解雇布雷弗曼是“一个错误,因为苏埃拉了解英国选民的想法,并试图对此采取行动。”

苏纳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解雇布雷弗曼——一位深受党内独裁派欢迎的强硬派——担任政府最高级职位之一,负责处理移民和治安事务。

在上周对警察的一次极不寻常的袭击中,布雷弗曼表示,伦敦警察部队无视“亲巴勒斯坦暴徒”的违法行为。她将呼吁加沙停火的示威者描述为“仇恨游行者”。

周六,极右翼抗议者与警察发生扭打,试图对抗数十万人在伦敦街头举行的大规模亲巴勒斯坦游行。批评者指责布雷弗曼助长了紧张局势。

上周,布雷弗曼为《伦敦时报》撰写了一篇文章,她在文中表示,警方“在对待抗议者时偏袒”,并且对亲巴勒斯坦示威者和“黑人命也是命”支持者的态度比对右翼抗议者或足球流氓更加宽容。

布雷弗曼周一表示,“担任内政大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并补充说她“会在适当的时候有更多话要说”。

布雷弗曼是一名 43 岁的律师,她已成为该党民粹主义派别的领导人,她主张对移民实施更严格的限制,并对人权保护、自由社会价值观和她所说的“吃豆腐的工人阶级”发起战争。 ” 上个月,她称移民为一场“飓风”,将导致“数以百万计的移民来到这些海岸,不受控制、难以管理”。


2023 年 10 月 3 日星期二,英国内政大臣苏埃拉·布雷弗曼 (Suella Braverman) 在访问大曼彻斯特博尔顿的博尔顿男女俱乐部时向志愿者发表讲话。美联社

内政大臣布雷弗曼支持政府一项搁置的计划,该计划将乘船抵达英国的寻求庇护者送往卢旺达的单程旅行。英国最高法院将于周三就该政策是否合法做出裁决。

批评人士称,布雷弗曼一直在建立自己的形象,以便在保守党在明年的选举中失去权力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党内领导权竞争做好准备。

这些大胆的改变是苏纳克试图重组摇摇欲坠的政府的尝试。保守党已经执政13年,但几个月来的民意调查显示,在经济停滞、通胀持续高企、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以及公共部门罢工浪潮的背景下,保守党落后反对党工党15至20个百分点。

上个月,苏纳克试图将他的政府描绘成一股变革力量,称他将打破包括卡梅伦和其他保守党前任政府在内的“30年现状”。

“几周前,里希·苏纳克 (Rishi Sunak) 表示,大卫·卡梅伦 (David Cameron) 是失败现状的一部分。现在他把他带回来作为他的救生筏,”工党议员帕特·麦克法登说。

除了实现英国脱欧外,卡梅伦政府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还实施了多年的公共支出削减,导致该国的福利体系和国家资助的医疗服务受到损害。卸任后,他卷入了为格林希尔资本(Greensill Capital)游说的丑闻,该公司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后来倒闭了。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学教授蒂姆·贝尔表示,卡梅伦的任命“体现了本届政府的绝望情绪”。

“很难相信这会给选民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他们是相信鄙视卡梅伦作为留欧派的脱欧派,还是相信鄙视卡梅伦举行公投并失败的留欧派,”他说。

“从好的方面来说,这可以有效分散人们对布雷弗曼被解雇的注意力,而且作为一名前首相,这将意味着英国在国际圈子里拥有比实际情况更大的影响力。”

(本文内容依据了美联社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