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央视网评南京商场举报事件:爱国不是生意,举报应有依据

某网红博主举报南京某商场
某网红博主举报南京某商场张贴图案为宣扬日系文化

【纬度新闻网】近日,中国某网红博主将南京某商场贴出的红色圆形图案、礼花绽放的图案臆测推定为“宣扬日系文化”,他在视频中表示,在官方的介入下,相关广告图案全部被拆除,商场被处以严重警告。随着事情的发酵,有网友透露该博主签约了杭州的MCN公司,经常在上海和南京恶意举报,蹭爱国主义流量。

1月28日,央视网发表评论:爱国不是生意,举报应有依据。文章称,消费者若以正常的视角和心理观察那家商场里那些装饰画的全景,很难将图案与日本旭日旗划上等号。这种咄咄怪事的出现已非首次,不久前,某地地铁站的广告图也被断章取义地认为是旭日旗,但观察整体图案,实则是太阳、梅花、折扇等传统元素组成的节日气氛装饰,但当事方还是向所谓的“爱国者”妥协了。

文章认为,关于此事大致有两种声音:一方以为,爱国无罪,即使举报事实有问题,也应给予理解;另一方则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挑动情绪吸引眼球的行为,是蹭爱国主义流量的恶意举报。

文章说,解决事情的根本出路还是要回到法治轨道上。控告和检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也都能找到相关举报投诉条款,它是行政机关对违法线索进行判断并进行市场监督的基本手段,也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

但举报有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因为门槛不高,举报行为不时沦为借公器打击异己、为个人牟利的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一些居心不良、心术不正的人肆意捏造事实、毁人名誉,给当事人造成无尽的困扰。更有甚者,部分“正义感”“道德感”爆棚的人士,望文生义、夸大事实、生搬硬套、胡乱联想,故意碰瓷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破坏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同时为博眼球、刷“存在感”,试图以“众人皆醉我自清醒”的姿态成为网络大V,渐成一种网络风气。

这种泛滥式举报对个人、对企业、对整个社会可谓有百弊无一利。如何克制这种弊端,刹住这种风气?

一是,要讲程序、讲证据。实名举报也好,匿名举报也罢,都要有事实、有来源、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要给被举报人质证与申辩的权利,受理机关更要对举报事实进行全面、详细、公允的核查,保持执法机构高度的独立性、客观性,而绝不能被网络情绪裹挟,更不能拉偏架。这一点极为重要。

二是,要有惩处、追责任。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刑法》《民法典》等对此亦有明确规范,不再一一列举。有些恶意举报影响的已不仅是公民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还有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必须对这种恶意行为人进行相应的惩处。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恶意举报者受到相应法律惩罚的屈指可数,这也是近年来类似案例层出不穷的重要因素。

文章最后说,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举报制度的意义已不需多议,但对其现实与潜在风险亦要预防。法律在此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应该通过有效的规范,为合法的举报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对恶意举报进行有力的打击,从而推动一个宽容、良善且有底线的社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