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中国寻求人民币国际化是为了防止制裁

人民币

中国正在努力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但一位研究人员表示,北京的近期意图更多是防止制裁,而非保持货币主导地位。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研究员刘佐伊(Zoe Liu)周三(5月29日)表示:“中国发展替代金融体系的策略是防御性的,而非进攻性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刘佐伊称,北京的目标是在“极端地缘政治情况下,比如因台湾而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西方可能实施全面制裁的影响。中国宣称台湾是其领土。她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伦敦智库官方货币和金融机构论坛的网站上。

刘佐伊表示:“扩大人民币在贸易中的使用,比提升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更容易。”

世界各国一直在实现资产多元化,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受到制裁,它们可能会像俄罗斯一样,被排除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金融体系之外。

然而,美元王者地位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已根深蒂固,几乎没有人认为它能够被推翻。

尽管美国和中国的战略竞争表明可能会出现货币霸权之争,但人民币还远未做好准备——就连北京方面也知道这一点。

人们经常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障碍是中国为维持金融稳定而采取的资本管制。这意味着北京可以控制外国资金进出中国经济的数量,进而影响外汇汇率。

但刘佐伊认为,资本管制并不一定会阻碍人民币在贸易中的更广泛采用。

她解释道: “中国已经是 120 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政府愿意通过提供货币互换和贸易融资来促进出口。”

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充满障碍,原因有多种。刘佐伊列举的因素包括缺乏无风险的人民币计价资产、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以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更喜欢一人统治而非法治。

中国央行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就连中国企业也不太看好人民币,因为他们不愿将外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

这似乎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目前处于弱势。这也表明,要取代强大的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并非易事。

近期对全球约1660家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的兴趣还不够大。

这项调查由中国交通银行和中国人民大学于今年 3 月份联合开展,约四分之三的受访者来自东亚,另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来自东南亚和中亚。

接受调查的半数公司表示,人民币普及的最大障碍就是他们的贸易伙伴不愿意使用人民币。

约64%的受访者表示,复杂的政策是主要障碍,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法律法规的兼容性和资本流动障碍是主要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