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
周光召

【纬度新闻网】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周六(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据新华社8月1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因病于2024年8月17日22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公开资料显示,周光召1929年出生在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凤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周光召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改变了周光召原来想学电机的初衷,对核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光召在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以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1年考取本系研究生,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教授,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954年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物理系讲师。

他在1957年选派赴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发表30多篇论文,两次受到研究所的奖励。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

周光召在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1961年回中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周光召在1999年被授予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物理》杂志曾在2024年第4期发文称,从1961年到1979年的近20年时光,周光召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中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制成功和核武器的设计、定型立下了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