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电动车企崛起 外资车企在华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2023上海车展现场多个中国本土品牌亮相
2023上海车展现场多个中国本土品牌亮相

曾经主导中国汽车市场数十年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如今正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国本土电动车(EV)制造商如比亚迪(BYD)和小鹏汽车(Xpeng)的迅速崛起,这一全球最大乘用车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最大车企正在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和利润。

最新的迹象来自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Volkswagen),该公司本周一警告称,可能首次关闭德国的工厂以削减成本。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自三年前以来大幅下滑了超过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仅交付了134万辆汽车。而去年,大众失去了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的中国市场销量冠军宝座,败给了中国的比亚迪。

不仅仅是大众汽车,福特(Ford)和通用汽车(GM)等其他跨国车企也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同样的困境。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本土品牌,导致海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销量大幅下滑。

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的数据,今年7月,外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已从两年前的53%骤降至33%。随着销量的下滑,车企在中国的利润也面临压力。丰田汽车(Toyota)在截至6月30日的季度中,中国合资企业的收入同比暴跌73%。更糟糕的是,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今年连续出现季度亏损,该公司在中国的销量从2017年超过400万辆的峰值,降至去年的210万辆。

全球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上的突然变故,源于过去20年间销售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在这一时期,大众和通用等公司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随着特斯拉(Tesla)的入场,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2019年12月,第一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下线,这一事件被业内人士形容为“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看法。

特斯拉的成功带动了中国本土电动车企的崛起,如比亚迪、蔚来(NIO)和理想汽车(Li Auto)等品牌迅速抓住了这一需求激增的机会。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今年中国的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近一半。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也不满足于仅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中国的乘用车出口去年增长了60%以上,突破400万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出口车辆为电动车。

为应对中国电动车企的强势崛起,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去年,大众斥资7亿美元收购了小鹏汽车5%的股份,并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新车型。而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也以约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电动车企零跑汽车(Leapmotor)20%的股份,并计划在九个欧洲国家销售零跑汽车。

然而,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电动车制造和出口的中心,全球汽车制造商仍在努力适应这一变化,并寻求新的竞争策略。

正如电动车行业专家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所言:“世界汽车产业的新中心是中国。每个人都在试图弄清楚,未来的路在何方?如何与中国车企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