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电动汽车关税与内燃机淘汰困境

正在组装线上的德国大众电动汽车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逐步向电动汽车(EV)转型,国际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对该行业的影响愈发明显。英国与欧洲在推动内燃机(ICE)淘汰方面的政策,正让汽车制造商陷入竞争力下滑的窘境,数十万高薪就业岗位面临风险。

欧洲汽车制造商正面临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利润下滑、工厂关闭和大规模裁员的威胁逐步加剧。这一“完美风暴”是政策制定者推动净零排放目标的结果,给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欧盟计划在2035年前实现汽车行业的全面电动化,并对未能按计划淘汰内燃机车型的企业施加重罚。然而,欧洲汽车制造商在价格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使这一目标显得遥不可及。

为了应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场冲击,欧盟已采取了临时关税措施,针对比亚迪(BYD)和上汽等中国厂商征收高达36.4%的关税。这一政策引发了欧盟成员国的激烈讨论,德国、匈牙利和西班牙等国对关税持反对意见,担心这会引发更广泛的贸易战。

尽管如此,欧盟成员国即将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永久实施这些关税。若无重大转折,关税很可能正式生效,迫使英国决定是否效仿欧盟采取类似措施。

目前,英国在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问题上立场不明。考虑到英国政府对电动汽车销售目标的依赖,与中国的合作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因此,英国若选择实施关税,可能会抑制消费者获取高性价比电动汽车的机会。

与此同时,英国还面临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挑战,尤其是在充电桩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依然较低。强制推行电动汽车销售的政策已遭遇广泛抵制,给政府带来了更大的政策压力。

英国政府必须在平衡产业保护与消费者利益之间作出决策。通过与中国电动汽车厂商达成生产合作协议,英国可能有机会吸引中国厂商在英国设厂,促进国内就业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同时,关于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的计划,政府应重新审视其可行性。放弃强制性政策,允许消费者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车辆类型,可能是更为现实的路径。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比坚持不切实际的政策目标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