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美籍华裔女作家、翻译家聂华苓逝世,享年99岁

【纬度新闻网】据媒体报道,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翻译家,聂华苓女士于2024年10月21日在美国爱荷华的家中去世,享年99岁。她的次女王晓蓝发布消息,称母亲“走得很安祥,没有太多痛苦。”

聂华苓,1925年生于武汉,1949年与家人到台湾,后赴美与丈夫保罗·恩格尔创办影响力庞大的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对于华语文学界而言,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的声望,往往来自保罗·恩格尔、聂华苓的“国际写作计划”。

至今,写作计划已邀请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上千名作家前往爱荷华进行创作与交流。世界各地作家齐聚一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尔罕·帕慕克、切斯瓦夫·米沃什、谢默斯·希尼都曾参加过这一计划。

聂华苓1964年应保罗·恩格尔邀请由中国台湾地区来到爱荷华,担任作家工作坊顾问。在聂华苓的建议与协助下,保罗·恩格尔将“翻译工作坊”与国际写作中心发展为“国际写作计划”,于1967年6月9日正式启动。

1967年首次邀请十六位作家到访爱荷华,包括香港地区的作家戴天与台湾地区的作家痖弦。1971年聂华苓与保罗·恩格尔结婚,1978年6月聂华苓与保罗·恩格尔到访中国大陆,并从1979年开始陆续邀请萧乾(1979)、王蒙、艾青、袁可嘉(1980)、丁玲(1981)、陈白尘等(1982)、茹志鹃、王安忆、吴祖光(1983)、谌容、徐迟(1984)、张贤亮、冯骥才(1985)、阿城、邵燕祥(1986)、汪曾祺、古华(1987)等以及一些港台地区作家访问,聂华苓也在1987年接任保罗·恩格尔担任“国际写作计划”主任。

她本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是20世纪华人文学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