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决定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方:不认同、不接受

【纬度新闻网】欧盟委员会周二(10月29日)通过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这将意味着欧洲消费者购买这些汽车时可能会面临更高的价格。中国表示强烈反对,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
欧盟委员会表示,征收关税是为了应对所谓的不公平补贴,包括优惠融资和补助以及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电池和原材料。欧盟认为中国对国内汽车行业的补贴,让中国汽车制造商比欧洲竞争对手更具竞争优势。
这次的新关税是在现有的10%的进口关税基础上加征的,具体数额取决于中国各家车企获得的补贴数额,新加征的关税介于7.8%到35.3%不等,预计实施5年。其中吉利(Geely)是18.8%、比亚迪(BYD)17%、上汽(SAIC)则是35.3%;美国企业特斯拉(Tesla)在中国厂制造的产品也面临7.8%的新关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0日表示,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
欧盟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结论认定中国政府对业者的补贴,削弱了欧洲汽车厂商的利益。在此之前,欧中双方举行了8轮技术协商,希望商讨关税以外的替代方案。如今关税虽然敲定,欧盟委员会仍表示会继续努力谈判。据路透社报道,双方同意11月1日展开新一轮谈判。
汽车行业对欧洲至关重要,该行业提供了1380万个就业岗位,占欧盟整体经济产出的7%。但欧洲车企在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方面进展缓慢,耗费几十年时间专注于提高柴油内燃机的效率。
而在2015年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造假曝光后,欧洲汽车制造商们才纷纷转向关注电池技术。当时,中国车企(包括比亚迪等以电池生产商起家的公司)已经研发电动汽车多年。
美国和加拿大都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但欧洲领导人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减缓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而不是完全停止。
近期,欧美各国纷纷质疑中国政府过度补贴电动车、太阳能板等新能源产业,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威胁全球市场平衡。欧盟称,中国每年300万辆电动车的过剩产能,是欧盟市场规模的2倍,考虑到美国和加拿大已对其施加了100%关税,中国电动车最有可能大量涌向欧洲。
此外,随著比亚迪等中国电动车厂牌崛起,欧洲车企的优势也减少了。根据欧盟委员会,中国电动车价格一般比欧洲制产品低20%。数据也显示,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占率从2019年不到1%,增加到8%,2025年可能再增加到15%。
欧洲汽车制造商则反对关税,包括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的总部所在地德国在内的几个国家都投了反对票。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有大量投资,他们担心中国会进行报复。
德国经济部29日表示支持欧盟与中国正在进行的谈判,希望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议,在保护欧盟产业的同时,也缓和贸易的紧张局势。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ueller)批评欧盟的决定会升高贸易冲突的风险,“是全球自由贸易的退步,欧洲的繁荣、就业保障和经济成长也会倒退”。
穆勒表示,汽车厂商面对中国时“并不天真”,但因应挑战应该要通过对话解决,而业者需要的是能帮助其保持国际竞争力、开拓新市场、专注于创新的产业政策。她还表示,新关税会让产品更贵,不利于欧洲的电动车转型。
部分德国业者也担心,欧盟的举措可能导致中国的反击,例如提高大型引擎的汽油车进口关税,冲击德国厂商。
新关税敲定之际,大众汽车(VW)打算关闭在德国的至少3座工厂,并裁员数千人。
上汽、吉利否认向欧盟提出单独价格承诺方案
10月30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汽集团、吉利控股集团下属smart汽车有限公司和沃尔沃汽车亚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提出了单独价格承诺方案。该报道称,价格承诺方案是加征关税的替代选项。即在华生产并向欧盟出口电动汽车的中国和外资车企提高产品售价,同时限制出口数量,保护欧盟汽车产业不受冲击。
10月31日,上汽集团发布声明:“近日部分媒体发布报道,援引欧盟单方面披露的‘反补贴调查终裁报告’观点称,上汽集团单独与欧委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经上汽集团内部自查,并与国家相关权威部门沟通确认,上述报道内容严重背离事实,纯属造谣。”
上汽集团强调,在欧盟反补贴调查案中,上汽集团始终是中国机电商会“价格承诺方案”的主要参与方,从未与欧委会就上汽方案进行过单独沟通和谈判。
10月30日,上汽集团曾对欧委会公布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仲裁结果作出回应,称此次欧盟委员会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对于补贴的认定存在错误,并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关键信息和抗辩意见,虚增了多个项目的补贴率。上汽已通过提交调查问卷、书面抗辩、听证会陈述意见等多种方式,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文件材料和书面证据,进行法律抗辩。
上汽集团表示,对于欧盟委员会的终裁认定,上汽深表遗憾,拟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将本案起诉至欧盟法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月31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声明称,吉利集团(包括但不限于旗下沃尔沃、smart等品牌)始终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机电商会”)指导下推进谈判工作,吉利提交方案均送机电商会备案,从未私自与欧委会单独进行沟通谈判。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吉利集团全程参与了机电商会在布鲁塞尔与欧委会就行业方案展开的磋商会谈。磋商会谈期间,欧委会主动接触吉利旗下品牌,吉利以大局为重,拒绝和欧委会单独沟通。
吉利集团强调,自始至终秉持以大局为重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支持行业谈判,为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推动谈判进程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