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同意首选项

我们使用 cookie 来帮助您高效导航并执行某些功能。 您将在下面找到有关每个同意类别下的所有 cookie 的详细信息。

归类为“必要”的 cookie 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因为它们对于启用网站的基本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使用第三方 cookie,帮助我们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存储您的偏好并提供与您相关的内容和广告。这些 Cookie 仅在您事先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存储在您的浏览器中。

您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会影响您的浏览体验。

始终活跃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没有可显示的 cookie。

中国媒体批评瑞士高校加强对中俄伊学生审查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纬度新闻网】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上月宣布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23国的留学生、访问学者和教职工实施更严格的“安全审查”,此举在中国媒体中引发广泛质疑和批评。

据彭博社报道,这项新政策旨在加强对某些科技领域硕士和博士课程申请人的背景审查,学校的解释是为遵守瑞士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然而,中国媒体认为,此举与瑞士长期以来标榜的“中立”立场相悖,并质疑其歧视性。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表示,该政策不仅破坏了学校一贯倡导的反歧视原则,还可能削弱瑞士高校在国际学生中的声誉。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欧洲著名学府,其最新审查政策将对诸多国家的申请人产生影响,其中以中国学生受影响最为严重。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该校共招收了1300多名中国学生,是2018年的两倍。一名研究生助教周伟新(音译)在大学内部留言板上批评道:“这一政策将破坏学校反歧视的形象。”另一位研究员黄金波(音译)则直指该政策与瑞士一贯宣称的地缘政治中立相矛盾。

香港《南华早报》发表评论称,“在以‘中立’闻名的瑞士,采取此类针对特定国家的审查举措是令人震惊的‘不那么中立’的表现。”

德国学术界近年来也开始收紧对中国学生的审查,部分申请人的签证处理时间已延长至六个月以上,个别申请甚至遭拒。

报道称,美国曾率先在2020年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科学研究生的签证申请,而现任总统拜登延续了这一政策,并进一步施压其他国家采取类似措施。德国政府也在2023年发布文件,呼吁高校在与中国学生合作时关注可能涉及军事技术的潜在风险。

德国学术交流服务局(DAAD)的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该组织申请奖学金的220名中国留学生中,有4人因签证问题被拒绝。DAAD发言人透露,拒签现象呈上升趋势,主要与对“敏感领域知识非法外流”的担忧有关。

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样受外部环境影响,开始设立出口管制办公室和伦理委员会,以加强对学术合作的审查。柏林洪堡大学化学系学生艾米·林(Ammy Lin)称,过去两年,许多中国博士生面临“不合理”和“过于严格”的签证审核。另一位德累斯顿交通工程专业学生麦克·赵(Mika Zhao)指出,政策趋紧表明欧洲对中国的敌意日益加深。

曾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从事材料科技研究的科学家曲云鹏表示,这些新措施将对欧洲高校的吸引力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吸引国际顶尖科技人才方面。他指出,研究人员之间的信任可能因此受损,国际学术合作也可能遭到破坏。“此类政策不仅不利于全球科技进步,还将对欧洲自身的创新能力构成威胁。”

分析人士认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审查政策可能成为一个不良先例,其连锁反应值得警惕。随着欧洲高校对中国等国家学生的审查愈发严格,寒蝉效应已开始显现,而这不仅将影响学生个人,也可能对国际科技交流和学术自由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