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在华经营受挫,大规模撤出或调整业务结构
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和国货消费热潮的持续升温,加之内需不振等经济因素,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纷纷选择退出或缩小经营规模。这一趋势对中韩经贸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据韩联社报道,在电子制造领域,LG Display今年9月以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3.5亿元)的价格,将其位于广州的液晶显示屏工厂出售给中国本地企业,这标志着韩国企业全面退出中国电视机液晶显示屏市场。早在2019年,三星电子便关闭了其位于广东惠州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
而汽车行业的退出相比而言更加显著。现代汽车原本在中国拥有五个生产基地,如今仅剩下两个,北京第一工厂和重庆工厂相继出售,常州工厂也已停工待售。而起亚汽车也关闭了其在盐城的一家工厂。
报道称,乐天集团自2017年“萨德”(THAAD)风波以来,经营遭遇重创。其在中国的最后一个项目——成都“乐天圣苑”综合体即将出售,标志着乐天在华30余年的业务彻底结束。
化妆品行业同样不容乐观。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赫妍和伊蒂之屋已经撤出中国市场,其中国法人在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暴跌42%,亏损达300亿韩元。
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骤减78%,仅为18.7亿美元。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分析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资优惠政策减少等因素,加剧了韩企的经营难度。与此同时,中企凭借“廉价产品攻势”显著提升市场份额,加剧了竞争。
韩联社援引一名业内人士称,中国内需市场已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为先”。在此背景下,韩企需要调整业务结构,探索“厚利少销”的盈利模式,以应对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随着韩国企业大规模调整在华业务,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显著下降,但同时也暴露出国际商业竞争中的战略调整和风险管理问题。未来,中韩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互动或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