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盘龙城遗址考古发现大规模石砌建筑遗存

【纬度新闻网】周六(1月25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盘龙城遗址考古现场专家论证会公布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经过2023年至2024年的系统考古发掘,首次发现大规模夏商时期石砌建筑遗存,这一发现属于长江流域的首次。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武汉西北郊,距今约3500多年,是长江流域已知的第一座商代古城。自1954年被发现以来,遗址经历了长期的系统性考古工作,证实其为夏商时期中原文化向南扩张过程中的重要中心聚落。过去十年,围绕大遗址保护与聚落考古的多重理念,盘龙城遗址进入新一轮深度探索阶段。
盘龙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在会上介绍,此次考古工作在杨家湾北坡首次揭露出较为完整的大型条带状石砌遗迹。这些遗迹属于中商时期,年代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200年。已揭露成型的遗迹东西长约81米,最宽处约5米,勘探总长度约600米。考古学家推测,这些遗迹可能具有公共性或防御性功能。
盘龙城遗址的石砌建筑遗存因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而备受关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在遗址考察后表示,这些遗迹反映出建设背后组织者具有较高的社会等级和强大的工程能力。石砌类建筑此前多见于北方地区,此次在长江流域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与会专家围绕石砌遗迹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城墙说”“护坡说”“建筑遗迹说”等假设,为探究商代中期盘龙城遗址遗迹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方向。
此次发现为深化长江流域文明研究、展示夏商时期文化特色提供了重要资料。与会专家指出,盘龙城遗址揭示了商代文明在南方地区的深远影响,也为研究中原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