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回应惠誉下调主权信用评级:有失偏颇,深表遗憾

【纬度新闻网】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周四(4月3日)发布报告,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对此,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本次复评过程中,中方与惠誉评级团队进行了深入沟通,尽管惠誉承认中国经济较其他同评级经济体拥有更稳健的增长前景和全球贸易关键地位,但其固守原有评级方法,仍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中方认为此举有失偏颇,无法客观反映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及国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向好的一致认知,对此深表遗憾并表示不予认可。
财政部负责人强调,中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突出、韧性强劲、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未改。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从生产要素看,中国人才红利、存量资本和技术进步优势持续累积;从结构转型看,新兴经济、城镇化和市场化改革潜力巨大;从宏观政策看,逆周期调控效能提升,改革开放成效显现,经济向好势头不断巩固。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远东资信”)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具备集中资源应对风险的制度优势,政治抗风险能力极强。经济规模庞大且多元化,增长稳健向好,新的增长空间正在打开。财政运行展现韧性,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中央政府杠杆率全球最低,地方债务风险在化债措施下有效缓释。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风险低,偿付能力稳定。中国在应对2008年次贷危机、2011年欧债危机及2020年全球疫情等外部冲击中,展现了强大的政策应对和资源动员能力,增强了市场对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信心。
此外,中国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11592.7亿元,同比增长11.3%。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开放,吸引外资规模保持高位,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嵌入度,为主权信用稳定性提供支撑。
2025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在4.5%以上,接近政府5%左右的目标。国际资本市场纷纷重估中国资产,以科技为核心的底层资产表现尤为突出。国际投行将中国股市评级上调至“超配”,外资机构如高盛、瑞银等重新审视中国科技企业估值。
远东资信预计,2025年中国最终消费将保持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力,重点领域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出口竞争力依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速预计达5%左右,增长新动能将进一步释放。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中国政府已预留充足政策空间,将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储备,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