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2024年打击侵权假冒年度报告
【纬度新闻网】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周五(4月25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4)》。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在打击侵权假冒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与举措,涉及网络视听版权、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白清元、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公安部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出席并答记者问。
微短剧版权保护加强,行业生态将更健康
近年来,微短剧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热门内容形式,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创意市场的蓬勃,但随之而来的版权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在会上表示,国家版权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微短剧等网络视听领域的版权保护力度,重点整治洗稿、搬运、抄袭等侵权行为,推动该行业版权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微短剧“出海”所面临的版权交易不畅、海外维权困难等问题,王志成透露,国家将加快完善相关立法、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并探索分类保护机制,扩大重点版权作品的保护预警范围,为网络视听内容提供更全面的版权支持。
网络市场监管持续发力,优化消费体验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白清元指出,网络购物环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主导开展了“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共查处涉网案件3.6万件,删除违法商品信息28.7万条,责令整改网站1.7万个次,持续推动网络交易秩序规范化。
此外,监管部门还通过行政约谈、组织电商平台签署自律公约、推动整改补贴及定价等问题,强化平台责任落实,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合力的形成。
公安机关重点打击高新技术领域侵权犯罪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愈加重要。公安部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介绍,公安部已部署开展“安芯”专项行动,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犯罪。
据悉,202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侵犯商业秘密案件157起,侦破一批重特大案件,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公平竞争环境。
聚焦民生与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升级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表示,2024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聚焦中华老字号、文化遗产商标等重点领域,严打“傍名牌”等行为;同时,加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围绕食品药品、儿童玩具、绿色低碳技术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大工作力度。
年度报告详述七大领域成效,打击侵权成效显著
为迎接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5日发布《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4)》。报告聚焦互联网、民生、版权、农资、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与环节,突出整治行动的系统性与成效性。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等行政违法案件4.4万件,涉案金额达11.29亿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311件;检察机关批捕假冒伪劣犯罪嫌疑人15197人,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9.41万件,打击侵权假冒力度持续增强。